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新加坡空间将于8月15日推出国际艺术家群展“我曾见过星之群岛”,由米开拉·塞纳(Michela Sena)策展,汇集14位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艺术家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特质,旨在展现驱动今日艺术对话的焦点,及其背后的多元主题与审美理念,为观众提供跨越文化、风格和概念鸿沟的沉浸式体验。
展览围绕“异质和谐”展开,参展艺术家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出人意料的是,对比不同展品,细心观察后,我们找到了全新的全球化视觉语言。展览中有既有文化融合与复杂叙事,也有跨学科创作手法乃至艺术家的自我剖析,旨在见证当代艺术不断发展的动态本质。不同文化背景的种种元素糅杂在一起,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呈现出混合美学的特征,丰富了当代艺术视觉景观。
桑贾亚·肯卡特(Suanjaya Kencut)来自印度巴厘岛,文化背景显赫且特殊,他的作品扎根于巴厘岛文化,撷取其中的纹样,以当代艺术形式融合传统美学。他运用鲜艳色彩和复杂图案映射过去与现在的动态融合过程,促使观众接受挑战,重新思考文化传承与现代性之间的边界。
诚然,进入21世纪后,视觉传播与社会文化景观难分难解,映射并塑造社会规范、价值观与身份认同,全球化审美与视觉媒体符号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继而影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构建、感知与诠释信息的方式。
从符号学角度来看,出现在艺术语言中的符号、标志和叙事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例如,艺术作品中的传统元素不仅象征文化传承,亦是追忆故土不忘根本的声明,其中蕴含着文化韧性。在视觉传播过程中嵌入文化符号(此处“文化符号”指西方、亚洲、阿拉伯和非洲的文化符号),艺术家便可以向主流叙事发起挑战,深化多元身份认同。因此,想要更透彻地理解当代全球化艺术语言,批判性运用符号学依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就这方面来说,破译符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实际上,进入21世纪后,在数字技术与全球化传媒网络的助推下,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见的水平,从而催生了全球化的艺术语言。不过这种四海通行的“国际”艺术语言只在能指领域发挥作用,并未涉及所指范畴。因此,受影响的仅仅是符号而非作品概念,因此,也就没有诱发文化同质化,或丧失多样性及侵蚀独特身份的风险。
想要一眼推断印尼艺术家帕利托·佩拉克(Palito Perak)的文化背景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他的作品深受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影响。他从时事热点、流行主题和含而不露的社会正义中汲取灵感,以此为驱动,将理念转化为艺术创作。
瑞典艺术家丹尼尔·弗勒(Daniel Fleur)与帕利托·佩拉克的艺术创作珠联璧合。丹尼尔·弗勒将传统艺术技法与当代时事相结合。他专注于现实主义,在千锤百炼中精益求精,探索现代生活复杂性的同时,不忘向古典手法致敬。显然,两位艺术家将关注的焦点投射于美学标识,而非与意识形态或社会文化指示。无疑,艺术家将文化指示巧妙地嵌入到不同的作品层次之间。因此,尽管两位艺术家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不会妨碍人们一目了然地解读艺术作品。
在符号学实践过程中,尽管语言同质性有助于推动跨文化对话,催生出更为细致、更能敏锐反映文化的艺术语言,但是,想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依然少不了符号学素养和识别文化背景的重要意识。
以赫利·多诺(Heri Dono)的作品为例——他将现实与想象、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主题结合到一起,凭借绘画和装置作品打造出幽默的奇幻世界。他将政治与虚构并置,在讽刺画中探索权力结构,将人类与他者对立,将人类与机器对立。这种手法能够引导观众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即使我们不熟悉艺术家的文化背景,也能清晰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意义。
但是,如果我们对爪哇文化有所了解,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他的理念——巧妙地将诗意融入传统,宛如哇扬皮影戏,理解爪哇文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多诺层次丰富的作品中指涉的严重社会和政治问题。
今天,置身于全球化浪潮中,独特的身份认知似乎磨去了棱角,在阐释当代艺术的过程中承载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其中囊括多种动态特征,如传统与功能,用于指示含蓄的价值。艺术品的背景也拓宽了对应的时间框架,直接在人类学维度将作品与社会联系起来。
艺术既是文化身份的镜像,艺术也是文化身份的塑造者。某些时代相传的元素具有强大的力量,让人不忘文化根本。艺术传承足以影响未来几代人,影响他们的文化身份与角色认知。
里尔(Ryol)、法贾尔·阿玛利(Fajar Amali)和OGGZGOY是青年艺术家代表,他们用艺术语言描绘国际化美学世界。里尔自日式卡通里汲取灵感,奥特·奥格照搬街头艺术,在画布上挥洒涂鸦,讲述着当代的故事,他们按下快门,为“今天”留下生动而鲜明的抓拍。投向当代的指示变得越来越精准,艺术语言的发展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我们置身于变化(在法贾尔·阿玛利的最新作品中,情绪和氛围的变化中,出现了更深刻、更自省的维度)。
随着关注点从全球化转向地方经济,国际艺术语言也可能深受影响,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立较为密切的指示关系。经济模式向本地化转变的过程中,艺术家也可能更加仰赖直接文化传承而非全球潮流。这就意味着映射艺术家独特文化背景、身份认同及其历史的传统符号,将在当代艺术领域再掀浪潮。
塞浦路斯艺术家克里斯·阿科达利蒂斯(Chris Akordalitis)的艺术创作预示了上述转变。这位年轻艺术家极其自然地从自身文化领域中的经典作品汲取灵感。他的画作洋溢着地中海文化精髓,具有悬浮的重力感,令人想起德·基里科的形而上学氛围。
无论艺术家是无心为之还是刻意营造,克里斯·阿科达利蒂斯似乎并不在乎国际化的全球潮流,自然地援引艺术神秘主义。从古典艺术到新生代创作者,一代代地中海艺术家前仆后继地投身于那个梦幻般的魔法世界。孤悬于汪洋大海,深植于最为古老的经典艺术传承,使艺术家们免受外界经济环境侵染。
随着全球市场影响力减弱,本土化叙事和身份表达可能占据突出地位,继而促进艺术实践多样性。艺术家们将会探索并重新阐释自身文化根源,用艺术手法保护并发扬艺术传承。聚焦区域性文化将催生更为真实而深刻的艺术共鸣,直接为艺术家所在社群发声,讲述其经验与价值观念。
我们希望并相信,这种转变将以独具特色的形与声,为全球艺术场景带来视角更为丰富的图景,我们期盼新时代的到来,从“回到过去”转向本土化,以重新强调地方文化的方式为国际艺术语言注入新的活力,在艺术领域强化多元文化,促使艺术界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尊重并刻画来自世界各地未受全球化侵染的身份认知。
米开拉·塞纳
罗马,2024年7月28日
上一篇展览:郝泽成 & 万鹏双人展“曼谷假日”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