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卡艺术荣幸宣布将于2月15日推出“光之国度”女性艺术家群展,此次展览特邀ARTnews中文版艺术总监宁文策划,参展艺术家包括:贾欣雨、吕慧瑶、林晓铃、马灵丽、汪子晨、歆迪、徐雅涵、姚果,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22日。
//
“艺术家必须有话要说,掌握形式不是他的目标,而是使形式适应其内在意义。”
The artist must have something to say, for mastery over form is not his goal but rather
the adapting of form to its inner meaning.
——康定司基(Vasiliy Kandinskiy)
//
撰文/宁文
在哲学中,“光”常被用来象征启蒙与真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将“至善”比作太阳之光,认为它是理念世界的源泉,只有通过“心灵的眼睛”才能洞察到这种光。而在东方古代智慧中,“光”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佛家思想中,“光之国度”类似于净土,象征觉悟与解脱的纯净世界;在道家思想中,“光之国度”则象征超越的天界。在老子的哲学中,以光及其引起的明暗现象作为人心之知能力的譬喻。老子以光喻知,旨在引导修道者反思、超越物与名言的二元结构,体悟即明即暗、非明非暗、混一无名之道。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超越世俗认知,达到如“光”般澄澈、本真境界的追求。
本次展览选择了80后至00后的八位女性艺术家 贾欣雨、吕慧瑶、林晓铃、马灵丽、汪子晨、歆迪、徐雅涵、姚果 参展,她们用艺术创作进入智慧、超越和神圣的“光之国度”,而我们每个人通过不同的方法,其实也都可以抵达“光之国度”。在我看来,这几位艺术家在创作上存在着某种共通的特质:她们的绘画作品极具精神性(spirituality)而非叙事性,强调直觉,形而上学(metaphysical);她们通过艺术创作去探索生命与宇宙的本质,追求内在的觉知与和谐,作品具有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神秘主义(mysticism)、象征主义的倾向。
对禅宗深感兴趣、已故美国艺术家威廉·伦普金斯(William Lumpkins)上世纪初分享了他的艺术观点:“超验美学(transcendent esthetics)是以空间和时间作为感官知觉的先验形式……我们试图超越唯物主义的虚幻形式,进入非物质形式的现实”——从这个角度去看,本次展览的这八位艺术家都在尝试探索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而这种探索并非抛弃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新的开拓;她们通过非客观的(non-objective)艺术创作,同时呈现不同的时空,进入另一种现实、即精神的现实,去拥抱一种高维度的、觉知的能量。
贾欣雨的水流、吕慧瑶的花朵、林晓铃的贝壳、马灵丽的光芒、汪子晨的日月与星辰、歆迪的海螺、徐雅涵的树林、姚果的星空……自然力量对这些艺术家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但她们并非在描绘自然、日常现实或幻想——她们创造出源自日常生活、但又超越日常生活之外的力量的作品——那是她们内在现实的完全整合的体验,是她们内心修行的风景,是与宇宙联结的时刻。观看她们的作品,你可以感受到音乐、感受到色彩的振动,进入远古的潜意识,甚至产生联觉(synesthesia)。已故美国艺术家、超验画派创始人之一埃米尔·比斯特拉姆(Emil Bisttram)曾说到:“以形式战胜物质,以色彩战胜物质和形式,以精神战胜形式和色彩”,灵性的觉醒也许是这些艺术家们在潜意识中所追寻的。
新的时代已默默在全球开启,星辰落下又升起, 混乱将自行恢复秩序……这些年轻一代艺术家们不约而同的创作意愿与方向也许是一种预兆:从“光之国度”起航,希望能在当今相互冲突的审美体验的混乱中寻找到一种新的秩序,一种新的意识;拥抱觉知的力量,它召唤我们更高能量的生活、感受与体验。光之国度,自然精神的国度,行知者的国度。
上一篇展览:矢柳刚个展《今时・彼处》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