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展览
卓克艺术网>展览频道>造化心源”当代中国山水画系列展-天津
造化心源”当代中国山水画系列展-天津
展览时间:2019/8/16-2019/8/25
展览城市:天津-天津
展览地点:天津美术馆
策展人:许晓生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天津美术馆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岭南美术出版社 当代岭南公共教育
查看所有大图

展会介绍

开幕时间:2019-08-18 15:30

展览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承办单位:广州鲁逸文化


展览介绍:

中国画素有“师古人”与“师造化”的传统。千余年来,中国山水画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在于师法古人的同时,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对20世纪现代山水画语言变革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师造化”是一个难以绕开的研究课题。如我们所知,百年来中国山水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节点,概而言之,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画法、学画方法之变,到五六十年代的题材内容、艺术功能之变,以至进入80年代以来新一波外来文化刺激而于反思百年得失中开拓与复归并行的又一变。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何种“变”,造化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中国山水画不可规避的终极命题。

中国山水画经历千余年的风格演变,然而其运行轨道并未偏离宋元以来的发展路向。大体而言,宋人山水强调以“格致”之学参悟自然本真;元人山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文心再现,追求笔情墨趣;而明清山水则体现出了更加浓重的消极避世色彩,失去了“师造化”的传统。至20世纪之初,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四王”流风余韵一统天下的格局,文化维新人士不约而同地将批判目光对准“四王”画学正统。进入“现代性”概念中的山水画逐渐拉近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一历史时期,山水画改造的直接结果是引入西方的科学观念,复活传统的写生观,回归“师造化”的传统。这在一定层度上突破了山水画的题材界限,拓展了山水画的社会功能,形成了借古开今和引西入中两种取向并存、互为与融合的山水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山水画的文化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天人合一”传统山水观让位于“人对自然的主宰”的现代科学观。由此,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旨归的“国画写生”方案被置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相较于传统山水画,在价值形态、艺术功能以及山水母题上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发生了重要的置换,终结了文人山水画追求笔情墨趣的艺术风尚,逐渐架构起了“社会主义新山水画”,基本上完成了山水画的新变。然而,由于过分地强调写生,这使得写生走上一条艰涩的路。那么,当写生这条道路已走到极致,中国山水画该往何处走?如何继续往前推进?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思想空前解放,中国山水画进入了由古及今变革的一个关键时期。困局的打破和西方文化的又一次介入,从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山水画的开拓、复归及现代转型等精神特质的演变提供了契机。耐人寻味的是,随着对传统山水画价值的重新发现,不少山水画家尽管风格来源、图像语言取向不一,然而,在文化观念上却有回归“天人合一”传统自然观的趋势。

不可否认,在百年来的中国画实践中,山水画总体上与古人的自然观拉开了距离。我们也关注到,艺术家眼中的“山水”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工业化、都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视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然、田园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因此,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成为当代人普遍的心理状态。这构成了我们重新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的出发点。

基于前述背景,展览以“造化心源”为主题,寻求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视角来重新关注于中国山水画的“师造化”命题。本次系列展览,邀请了来自全国的优秀艺术家参与,展开跨域南北的艺术交流和对话,并以不同的展览主题来梳理和诠释当代山水画的历史文脉和承传发展。展览将生动记录当代山水画坛南北艺术交流、对话的印记,必将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上留下浓重一笔。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