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展览
卓克艺术网>展览频道>郭其鹏雕塑展
郭其鹏雕塑展
郭其鹏雕塑展
展览时间:2010/10/16-2010/10/26
展览城市:上海
展览地点:
策展人:陈勇
主办单位:仕画廊
协办单位:
查看所有大图

展会介绍

展览时间:10月16日--10-26
展览地点: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4号楼B座112室
主办单位:仕画廊
 

艺术家简介

郭 其 鹏: 1970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
1992年毕业于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
1996年清华美术学院装饰雕塑系
2003至2005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
艺术参展:
2005年3月中央美院雕塑系通道画廊《泥、人体、感觉》联展2005年5月作品《朝圣∞》获中央美院第三届“学院之光”优秀作品奖2005年6月中央美院雕塑系通道画廊《材料、意向》联展
2007年“2007中国雕塑开放展”
2007年第三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艺术集市”《童子军系列》
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2008年798红三房画廊主题《阵》展览
2008年北京鸿湾艺术馆《首届五四国际青年艺术节》邀请展
2008年798红T画廊联展
2008年北京桥艺术中心主题《力型》国际单代艺术邀请展
2008年北京何各庄一号地主题《热土》联展
2008年北京《UPDATING超越自我》展览
2008年北京时代名门《五环下的聚合》展览
2009年4月《中国动力》中国雕塑协会
2009年4月北京酒厂艺术区《不童》个展
2009年8月庄胜崇光国际艺术邀请展
 

关于创作——找寻最原本状态



 
  上世纪七十年代,处于中国北端的内蒙古,一样的赤贫,一样的寒冷,我出生了。我缓慢的长着。我会说话了,我可以走路了。我可以跑了,我上学了,我受教育了——红色的。我会写作文了,我会画画了,我有思想了。我向往天安门及那世界最大的广场以及午门正中高挂的毛主席画像。
 
  赤贫没有限制我的成长,寒冷让我知道温暖,总之,我自由的生长着。我漫漫积累了属于我的财富。尽管我时常被梦中飘扬的红旗淹没,尽管我驰骋的思想时常受阻。快乐奔放的呼吸与歌唱仍是我源泉的根本。草原广袤的大地成就了我的自由与自然.赤贫与寒冷成就了我的坚定与热情.由此形成了我的思想结构,我的行为准则。
 
  我来到北京,我看到更广阔的天空。我呼吸了有染的空气。我的肺受到污染并遭到破坏。然而心依旧是自由的,我依旧坚韧且斗志昂扬.我终于在黎明前漆黑的雾埃中蜕变成一个所谓的艺术家.
 
  我进入我的创作状态,并把它们变成鲜活的人物呈现在世人面前.用我的雕塑展示我对欲望的最直接的表达.于是,我开始徜徉于梦幻与现实的不断切换中.感受着心灵深处时刻喷发的激情与现实的无情冲撞.即使最卑微的亦或最龌龊的不停侵扰都只能使我更昂扬的继续我的心灵与精神的交合.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其存在的状态,但我仍旧坚定的信念支撑我不停的呐喊,哪怕最终只能是呻吟.
 
 
  收音机正在播放<欢乐颂>,格瓦拉的眼睛异常闪亮,四目相对,我窥到了渺小.永远的沙砾最终沉在深深的海底,但我仍会用精神支撑身躯,哪怕只是呻吟!

 


儿童政治学——评“童子军”系列雕塑


文/王春辰

  郭其鹏创作的《童子军》系列雕塑,构成了一组少年童话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回到了我们的童年、回到了我们的记忆深处,同时也隐喻了儿童政治学的故事。
  在当代的雕塑语言中,如何建构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方式,一直是雕塑艺术家追求的东西。当前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艺术力图突破自身媒介的形式局限,进入到观念的张扬中,这对于艺术家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艺术家多年来在艺术的王国里思考、探索他的艺术选择,先后创作、实验了多种媒介的艺术作品,这些都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这组“童子军”系列雕塑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艺术家超越了雕塑语言的局限,不是简单停留在个体雕塑的静态模拟中,而是将雕塑放大成一种有效的叙事结构,让雕塑成为表达艺术意愿和构思的媒介。这样的雕塑艺术创作不同于单件雕塑作品,要求对作品有整体的构想。也就是要整体地驾驭作品,并且在创作中始终都记着要跨越单一媒介的局限性;其次,他将自己的艺术思考与生活记忆结合起来,谋求突破形式与内涵的冲突,着力于让媒介说话,让艺术生动起来。这是艺术家的最大考验,往往决定了艺术家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决定了艺术家的艺术立场。艺术家在此力求确立自己的艺术语汇,使其在当代艺术的多样化格局中创出自己的语言。
  于是,当艺术家创作出这组“童子军”系列雕塑时,我们不是在观看一件件零散的雕塑作品,而是随着作品形成的故事叙事进入到历史中,彷佛我们聆听到了沙哑的号角、震天的锣鼓,一脸稚气的队伍步履矫健地向我们走来……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艺术家用立体形象还原了一段历史,也捕捉了一种现实的儿童政治学神话。儿童既是自我的童年,也是社会的童年,期待于童年的就是期待于社会的,最终创造的这组《童子军》群像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现实。童年不是梦,往事如云,“童子军”不仅唤起沉重的历史记忆,也指向了梦想未来的心灵。没有童子军的故事,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多是不成立的,童子军作为一种社会的期待和塑造,意味着社会政治哲学对人类社会的期待和塑造,甚至不乏理想的乌托邦理想灌输。于是,作为社会未来的“童子军”就成了社会的基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的必然之路,我们每个人也因此有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童子军”故事,我们每个人今天的思维与行动都不无干系地与这种儿童政治学有关。
  也正因如此,“童子军”系列雕塑才打开了我们的心扉,让尘封已久的儿童记忆复苏,让遥远的儿童军歌重又回荡在我们的耳畔乃至心灵。


 2008年1月27日  北京花家地
 
 (作者:美术史学博士、美术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师)  

上一篇展览:后架上----侯庆作品展

下一篇展览:“隐形的翅膀”艺术展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