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4年7月26日—8月13日
展览地点: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68号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大楚艺术2号展厅
主办单位:大楚画廊
协办单位:新华艺术网
支持单位:武汉卓越伟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雅致酒行
媒体合作: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腾讯大楚网、荆楚网、新浪湖北、艺术国际、雅昌艺术网、卓克艺术网、99艺术网、美术文献、艺术+杂志、TA生活家杂志、壹号收藏网、ART艺术派、名家典藏、文谷网、楚湘在线、汉上书画。
摄影互动活动时间:2014年8月10日
展览介绍
湖北日报摄影总监、湖北传媒摄影技师学院院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家杨发维先生的摄影作品展“重描淡写”将于2014年7月26日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大楚艺术2号展厅展出,此次展览从杨发维先生2012至2013年期间在湖北乡村记录、创作的百件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二十余件予以展示,欢迎广大市民与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
社会进步的车轮,在碾压出一条条新路的同时,老路渐渐荒凉。在乡村里,昔日门上喜庆吉祥的年画已经破裂,生锈门锁无声的坚守着没有主人的家。这都是时代赋予的印记,虽是曾经发生过的,却无法留存。然而杨发维却以自己的视角,在无数次按下快门的瞬间,记录下了整个时代的变迁。
摄影最基本的功能,便是记录
“透过大门,不自觉联想到此家人的过去,仿佛那不严的门缝里仍在飘出柴灶的饭香、小孩的苦笑、大人的无奈、一个个幸福与不幸的家庭悲欢。城镇化的过程,对村民而言,有喜有悲。过去的生活可能是清苦的,但很纯粹;现在的生活很精彩,也伴随诸多烦恼。而这些即将消失的乡村门户,意味着传统社会结构的松动,崭新的体系破土而出。”
——杨发维《回望故乡——即将消失的那扇门》摄影作品集自序
摄影最大的现实意义,与人相关
一扇扇紧闭的大门,一面面斑驳的墙壁,一件件过时的农家物品,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这种纯自然的记录正好留驻了一段历史;从人类文化进程来看,消失和即将消失的物件,正是人类生活足迹的写照,为后人研究当下生活图景提供了更真实的依据。
——杨发维致即将消失的乡村图景《回望故乡》摄者悟语
艺术家简历
杨发维,男,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记者,现任湖北日报摄影总监兼湖北传媒摄影技师学院校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成就及荣誉:
1980年从事摄影工作,先后两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记者最高奖金眼奖,湖北新闻名人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金奖以及湖北省抗洪抢险个人一等功;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官方奖)新闻摄影以及“金镜头”全国新闻摄影专业大赛(专业奖)评委。2013年,湖北省博物馆幅永久收藏其作品100幅。2013年,荣获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湖北省文艺家——杨发维工作室”。
著作:
《好照片?坏照片?——把脉影像,有一说一》,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9年
《责任——视觉冲击波中我们的担当 》,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年
《我们在改变——应对读图时代的挑战》 ,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论文集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2006年,主编
《两翼的快乐》,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湖北新闻名人作品集,2004年
《新闻摄影摄影的瞬间思维及实践》,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个人论文集,2001年
《三峡1997》,个人摄影作品集 ,1998年
《回望故乡——即将消失的那扇门》,个人摄影作品集,2013年
《回望故乡—— 馆藏杨发维摄影作品》,个人摄影作品集,2013年
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全媒体时代新闻图像的整合传播——视界网的运行改变了什么》 杨发维 彭小萍 《新闻前哨》 2010年第6期,2010年6月份《摄影跨界:从生产图片到经营图片》 杨发维 彭小萍 《新闻实践》 2011年 第2期 2011年4月份
《用镜头聚焦事件 让图片引发思考——摄影如何叙述农民工返乡潮》,《新闻前哨》 2009年第4期
《让画面动起来——新闻摄影动感的表现》,《中国记者》,1989年9期
《全新视角呈现 全新平台展示——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新闻前哨》 2009年第11期
《<影像点评>:诠释经济生活新体》,《新闻前哨》,2006年第9期
《党报应引领新闻摄影的发展方向》,《新闻前哨》,2007年第1期
《图片专版的策划意识》,《新闻前哨》, 2007年第6期
《特约摄影记者的生存取向》, 《新闻前哨》,2007年第11期
《四川震区记忆》,《新闻前哨》,2008年第7期
《胡杨林》,《新闻前哨》, 2008年第11期
《非事件性新闻摄影策划》,《新闻前哨》,2005年第10期
《瞬间的触动——驻站记者发现新闻谈》,《新闻前哨》,2003年第7期
《<新闻解读>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新闻前哨》,2004年第4期
《换位换出新思路》,《新闻前哨》,2004年第8期
《特约摄影记者的生存取向》,《新闻前哨》, 2007年第11期
《<新闻解读>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新闻前哨》, 2004年第4期
《如何在指派任务中发挥摄影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新闻前哨》,2000年第7期
《 完善报纸图片运行机制》,《新闻前哨》,2004年第12期
《论摄影大队伍打造》,《新闻前哨》,2005年第1期
《新闻摄影专版改革谈——思维 思路 出路》,《新闻前哨》,2005年第5期
《大场面与特写 大事件与人物》,《新闻前哨》,1993年第3期
《沉重的话题 独特的表现——读摄影报道<失学的孩子上学了>》,《新闻前哨》,1999年第4期
《摄影和文字谁配谁?——关于新闻摄影地位的再思考》,《新闻前哨》,1999年第7期
《新闻摄影也要抓“大”放“小”》,《新闻前哨》,1999年第11期
《科技新闻摄影的突破──读陈勇摄影报道<换了猪心 依然姓“猴”>》,《新闻前哨》,2000年第1期
《新闻就在我们身边──读郑元昌<小学堂里的故事>有感》,《新闻前哨》,2000年第3期
《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关于三峡工程摄影报道的思考》,《新闻前哨》,1994年第2期
《 走出行业局限 寻找多个形象支点——新闻摄影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想》,《新闻前哨》,1996年第5期
《摄影记者大胆往前走》,《新闻前哨》,1997年第2期
《摄影记者的自觉性反映与预见能力分析》,《新闻前哨》,1998年第4期
《难忘的瞬间》,《新闻前哨》,1998年第4期
《发展·改革·探索——咸安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透视》,《 楚天主人》, 2003年第5期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新貌》系列,《 楚天主人》,2009年
《万众一心战洪魔》,《 楚天主人》, 1998年第10期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巡礼 》系列,《政策》,2009年
业内权威报纸发表论文:
《理念创新是新闻摄影创新的关键》,《人民摄影报》,2008年第 28期头版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命运及对策》,《人民摄影报》,2009年24期头版
重要会议论文:
《新闻摄影应根植于新闻现场——摄影记者现场观察能力分析》,1993年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
《摄影记者的成才环境和成才之路》,1997年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 新华出版社,1998年
《开启快门前的思索——新闻摄影的瞬间思维初探》,1988年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新华出版社,1998年
《谁配合谁?——新闻摄影在报纸中地位的再认识》,1999年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长城出版社,2000年
《有所为 有所不为——新闻摄影也要抓“大”放“小”》,1999年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长城出版社,2000年
《新闻照片应完善自己的运行机制》,2004年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长城出版社,2005年
《焦点:镜头内外都说事 湖北日报<焦点>栏目出台的前前后后》 《按“华赛”标准共创中国新闻摄影新辉煌——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暨“华赛”高层论坛论文集》,新华出版社,2006年
《浅论摄影策划》,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论文集, 2006年
《三大新闻摄影比赛给我们留下什么》,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论文集, 2006年
《读图时代不等于读图片时代》 《坚持科学发展 辉映伟大时代——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 2008年
参与项目:
湖北图片库,湖北省文化品牌建设项目,湖北省2010年开始年拨款160万予以支持
视界网iPad电子杂志,100万,2011年
图像生产的社会整合与跨媒体传播的路径分析,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传媒研究所,8万,2010——2011年
其它:
开通签约摄影师图片网上交易和挂牌销售 2011年;
希望工程图片拍卖,单幅图片《攀登》3.2万元成交,2010年
品牌栏目打造,影像点评被评为湖北新闻名专栏,湖北新闻奖一等奖,2009年
品牌栏目打造,《焦点》被评为湖北新闻名专栏(湖北新闻奖一等奖),2007年
主持中部六省新闻摄影高峰论坛联盟,担任盟主一职,在合肥、武汉分别主办08、09届论坛
上一篇展览:2015第三届广州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
下一篇展览:“请进”李宝荀纸上作品展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