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展览
卓克艺术网>展览频道>“居住在成都”群展
“居住在成都”群展
“居住在成都”群展
展览时间:2014/12/26-2015/2/15
展览城市:台北
展览地点:
策展人:胡永芬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查看所有大图

展会介绍

展览时间:2014-12-26 - 2015-02-15
开幕时间:2014/12/26 15:30 (101展厅)
展览城市:台湾 - 台北
展览地点:关渡美术馆
策 展 人:胡永芬
参展艺术家:周春芽 俸正杰 何多苓 符曦 郭晋 郭伟 韩梦云 吉磊 李胤 罗发辉 舒昊 唐可 屠宏涛 王承云 王川 吴建军 熊宇 杨冕 张发志 赵能智 郑德龙 曾朴 
展览备注:座谈:2014/12/27 15:30~17:30 (101展厅)主持人:曲德益馆长 与谈人:林明哲、王镇华、林永山、胡永芬、周春芽、何多苓、郭伟、俸正杰、吉磊、王承云、赵能智

 

展览介绍

居住在成都——艺术家生活方式及其地域性文化研究

  文/ 丁奋起

  每每谈到成都和成都当代艺术现状的话题,大家似乎都很习惯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沿承,自然地理特征来探求个中缘由。的确,地理决定历史,从上古天府之国到当下宜居城市的称谓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的成都偏安川西平原,加之少有国内战乱和国外殖民的侵扰,相对中东部而言,相对完整地继承并延续了中国的本土文脉。成都水土肥沃、气候温和、人民富足,闲适的生活节奏滋养了十分发达的市民文化,同时也造就了人数众多的有闲阶层。
  成都市民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就是小商小贩为主体的生产方式,有闲的市民阶层由内而外地生发出文化消费的需求和参与其中的愿望。这些多重因素的聚合,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当下成都艺术家的生活方式,以及艺术作品的趣味、方法和样式。反过来,这些艺术作品的显性特征进一步印证了居住在成都的艺术家的日常生活情趣,并促使成都的城市文化遵循着一种看似内向型的发展轨迹。
  这种内向型的发展体现在艺术创作上,即艺术家注重绘画媒介本体课题的讨论,对日常生活及其生活现场内心体验的自我表达。最典型的例证便是何多苓在蓝顶一期的工作室,在设计之初便将营造理念定位为“带工作室的花园”,而何多苓此次展览的参展作品《杂花写生》,就是关注日常生活,对花园印象的实景写生。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唐可。他在蓝顶的工作室既是工作空间,也是一家老小的生活居所。整个工作室的墙体笼罩着密密麻麻的藤本植物,在远处几乎难以分辨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加之院落里高大树木的掩映,还有宠物金刚鹦鹉不时地用四川话跟访客打招呼,造访其间的客人难免有种被置身热带雨林的错觉。他的参展作品《金刚鹦鹉》便是自家院落场景内有情趣的写照,同样也是艺术家本人对周遭日常生活心思细密的观察。
  “居住在成都”的展览最早发端于2004年的深证美术馆,策展人鲁虹首选成都艺术群体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版图史学意义研究的第一个活动。此后,这样的话题讨论在2005年又延续至新加坡的Soobin Art Gallery。而本次赴台北关渡美术馆参加“居住在成都”展览的艺术家,几乎全部生活、工作在成都蓝顶艺术区,或者与蓝顶多少都有些交往和关联。同样,对于“艺术家日常生活史”为课题的研究,也是蓝顶美术馆一直关注的学术方向。这个命题从2013年管郁达策划的“玩物主义”展览,到每年蓝顶艺术节的固定项目——蓝顶艺术群落展,都从不同的视角,或深或浅,或学理或日常地有所阐述。我们希望“居住在成都”展览能够越来越彰显它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逐渐地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品牌。通过展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成都当下的、活生生的城市文化建构的讨论之中,并了解成都的当代艺术面貌,以及这些生活在蓝顶的艺术家们。

  2014年11月18日于成都蓝顶美术馆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