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展览
卓克艺术网>展览频道>理想国:艺术家的情感与形式
理想国:艺术家的情感与形式
展览时间:2016/10/30-2016/11/22
展览城市:武汉-
展览地点:东翰美术馆(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大华公园世家三期海上花商业街1号)
策展人:雷祺发
主办单位:东翰美术馆
协办单位:青年当代艺术文献库
查看所有大图

展会介绍

开幕:2016年10月30日下午16:00 

艺术总监:李十鹏
特邀艺术家:李青萍、吴国全、吕墩墩、刘大嗨、李十鹏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陈浩、陈晓、黄德君、柯明、李明、李松林、李贤术、罗威、沙丽娜、孙江舒、文斯、姚海、余威
媒体支持:美术文献、雅昌艺术网、艺术国际、99艺术网、卓克艺术网、艺术中国、大武汉、上层、艺术+、艺术派、绝对艺术、新浪湖北、大楚网、壹号收藏网、支点、中国文化报、美术报
 
前言:
 
自我建构之下的精神诉说
雷祺发  策展人
 
中国抽象艺术不能成为西方抽象的复制品和翻版,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我又对“中国抽象艺术”这一概念表示质疑,因为这样的概念对艺术家并没有多大好处。相反,还会容易陷入固有的观念泥潭之中而不能反思抽象艺术的本质。艺术家作为真正的精神个体,就会对世界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哲学有哲学的方式、科学有科学的方式,艺术也是一样。在这里,艺术只是众多认知方式之一种而已。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西之分的概念越来越被模糊,也越来越被平面化所替代。在这样的语境之中,仍然拿“中国抽象艺术”概念为自己做保护伞,已经显得不合时宜,这是其一。其二的是,抽象艺术不专属于画抽象的艺术家的专利,每个艺术家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种抽象心理与意识。特别是在1839年照相术发明以来,艺术家对抽象艺术创作的主动介入意识更为强烈,也更加突出艺术家的理性认识与个体价值。这一方面归根于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一直以来的哲学家的思考,两者都是人类对宇宙与生命的探知方式,毫无疑问会波及到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以至于国内批评家王端廷说:“抽象艺术是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基于人本主义世界观和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用符合数学、物理学和心理学原理的视觉语言,揭示宇宙和生命本质的艺术。”
我们知道,“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学术概念,所谈的主要是关于政治科学,柏拉图试图依靠德性与知识来建造一个理想城市的愿景。但这里柏拉图却把“艺术”排斥“理想国”之外,认为“艺术”是理念世界影子的影子,是不真实理性的。事实证明,却并非如此,“艺术”以及“艺术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构造“理想国”的版图,特别是“抽象艺术”,它已成为艺术家一种理性的思考。抽象艺术,看似门槛很低,实则很难做出好作品来。它的情感方式、表达形式是建立在一种理性、逻辑、清晰之下完成的。如同法国哲学家利奥塔说的,当抽象主义出现时,艺术变成了哲学,艺术家变成了哲学家。这里利奥塔指的是一种内在理路的一致性或者说相似性。可以说,艺术家具有哲学家不一样的对宇宙与生命的思考价值。艺术,在这里仅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媒介,每个艺术家都在想象基于现实思考之上的“理想国”。
谈及“情感与形式”,不由自主的会想到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1953年)专著,这本书谈及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对艺术的阐述,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而不是单纯的个人情感宣泄。原则上说,抽象艺术属于现代艺术范畴,与后现代艺术强调与社会大众互动不同,它是“艺术家对新的都市流行文化疏离和自我放逐、自甘边缘的思想”(高名潞语)的产物。不论是高名潞的“中国极多主义”展,亦或是栗宪庭的“念珠与笔触”展,均是从作品的内在本质出发,思考图像与日常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当代艺术的多重性。这是不是意味着当下抽象艺术的不合时宜?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抽象艺术它一直并未消失。但有一点是要明白的,则是今天的当下抽象艺术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自我建构,而不再是宏大叙事。
80年代,国内曾兴起一阵关于“抽象美”的讨论,特别是艺术家吴冠中连续在《美术》杂志发表的《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内容决定形式?》等文章,引发美术界对抽象美与抽象艺术的重新看待问题。虽然只限于审美范畴,但却在当时起到很好的推动力。到了八五美术思潮时期,抽象艺术被众多当代艺术家的尝试,但影响力不如装置行为作品。90年代,是国内抽象艺术的发展期,得益于现代水墨的兴起。近年来除了兴起一股“新水墨热”之外,对“抽象艺术”的关注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果非要谈到国内早期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的话,不得不提及李青萍、吴大羽以及海外的赵无极、朱德群等人。在这几个人当中,李青萍介入抽象艺术创作的时间相对比较早。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李青萍从事抽象艺术的初期,建国后至1882期间则她的发展期,而黄金期则是1982年得到平反至2001年停笔。在这里,笔者无意于梳理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史,也不着重评价先驱者的艺术贡献,而是想由李青萍个案思考今天当下抽象艺术的存在状态以及未来抽象艺术的多种可能性。
那么,这次“理想国:艺术家的情感与形式”当代艺术展,除了特邀李青萍的作品之外,特邀名单中尚有吴国全、吕墩墩、刘大嗨、李十鹏等人的作品。吴国全作为八五思潮的老炮,对媒介的使用,相当多变,水墨装置行为转换图片,进行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吕墩墩的作品以一种拼接制作的方式,对画面形式的重新组合,极具视觉张力;刘大嗨善于对图像进行个人化处理,既强调制作过程,也不忽视外在的视觉效果;李十鹏以内心真实解剖为原点,重新构建自我神经世界,绘画在这里仅作媒介载体。
那么,这些特邀艺术家的参与,不仅丰富这次当代艺术展,也与参展艺术家陈浩、陈晓、黄德君、柯明、李明、李松林、李贤术、罗威、沙丽娜、文斯、姚海、余威等十三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形成一种呼应与对话关系,意在呈现70后、80后、90后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追求,比如陈浩的艺术语言,并不局限于架上绘画,对物质媒介的挪移与转换有着独到的行动体验,此架上非彼架上概念;陈晓以一种微妙的复数性视觉传达对现实关系的纠葛,光滑亮丽的背后却是每个个体内心的真实解剖;黄德君的画面有一种有意无意间的制作感,主动寻找一种视觉平衡,同时对视觉游戏进行反叛;柯明借用特定媒介的指向性,以此剖析人与物之间关系存在,具有禅宗的意味;李明的作品以一种近乎偏执的冷静心态介入画面空间,让观者游离在没有视觉中心的画面各处;李松林对画面的任性肆意基于内在的情感,既真实又不乏理性;李贤术对色彩的迷恋体现在作画的过程之中,表面背后却是内在释放的力量;罗威的作品视觉氛围建立在对每个画面细节的处理之上,同时又超越形式;沙丽娜对媒材广泛取用,以装置影像的方式重新观看绘画,超越过去对绘画的狭义理解;文斯作品的干净,体现在作品表达的明确,不炫耀技法,注重作品内在结构与气质;姚海以习以为常的媒介物质为出发点,以新的解读进创造性转换,与原物质产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余威的作品线面集合色彩,多重奏的音乐跳跃感充满整个画面。
可以说,上述参展各位艺术家各自运用不同的表现语言,从中凸显出新一代年轻艺术家的真实情感和艺术语言方式的多元建构,以此来呈现当下抽象艺术的多维性与存在意义所在,构建未来当代艺术的新格局。
 
2016年10月17日于汉阳造龟山脚下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