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展览
卓克艺术网>展览频道>神游-张志刚作品展
神游-张志刚作品展
神游-张志刚作品展
展览时间:2008/3/26-2008/4/5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地点:
策展人: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查看所有大图

展会介绍

方志凌
 
在一些批评者看来,中国的当代艺术从内在精神到外在的形式都不过是西方现当代艺术发展历史的翻版和对西方后殖民意识的迎合。当然不能以这样尖刻的断语简单地抹杀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和自身独特的品质。1989年之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复杂的社会心态变迁,当代视觉艺术以各种或许算不上真正成熟的方式率真地表达和宣泄了这一时期深深淤积在中国社会中压抑而又浮躁的精神状态。以中国传统艺术超逸的精神品格来观照,批评者自然满眼看到的是这种艺术的戏谑与轻浅。然而,这样的艺术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从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自我超越的传统君子人格向自我表达、自我关怀甚至自我放纵的当代人格的深层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并不像批评者所言只是对西方艺术观念、形式与现代思想的拙劣仿效,是一种没有根基的泊来文化,而是一种有着真正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非凡的活力、深刻地表现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与情感困惑的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反倒是那些自诩为继承了传统文化精华,以崇古、慕古、摹古为要务的艺术家与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相隔离,他们的创作的不过是风干的文化标本。
 
这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对“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传统艺术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所达到的精神与艺术高度始终令人无法释怀,常常于不自觉中心慕手追;另一方面,传统艺术主要是作为一种图像符号和语言资源应用与当代艺术之中,很少有精神领域的碰撞与沟通。传统艺术所表现的精神品格与当代社会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似乎很难在它们中间搭建起一座可供沟通的桥梁。
 
张志刚的近作《山水计划》显示了一种对待传统艺术的不同态度。他既不是将传统艺术作为一种可资引用的图像资源,也不是将它们奉为一种绝对的美的规范,而是在精神上与传统绘画艺术进行深层的对话。在对古今中外艺术的广泛关照中,张志刚发现最能打动他的是中国宋元时期的山水绘画。在他看来,山水画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品格和艺术高度。中国的山水绘画从一开始就不是对自然风景的客观描摹,而是个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宋元时期正是中国山水绘画的高度成熟时期,既充分地体现了艺术家们对自然世界敏锐、丰富的感受,又从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力求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
 
张志刚的这些作品都不是自然世界具体景物的真实写照,也不是对那些传世名作的仿制,而是在对宋元山水绘画杰作的心领神会中随心所欲的艺术创造。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并不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再现传统绘画的具体形貌,或者模仿艺术大师们的笔墨技巧,而是力图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去体味传统山水画家们的精神与情怀。在他看来,中国山水绘画真正伟大之处在于大师们令人仰止的精神境界和超凡脱俗的高洁情怀。正是那种超卓的境界与情怀使得那些形貌悬殊的作品具有同样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艺术魔力。他的《山水计划》从多种不同的侧面展开与传统山水绘画之间的精神对话:有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一种深沉、博大、静穆的精神品格的深深敬意,有些作品表现了他对一种寂寥、凄清的心境的体验,有些作品在山岚起伏、烟霞萦绕中显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纵横恣肆的情怀。他的作品虽然不是对真山真水的写生,却都体现出艺术家对氤氲云山独具的美感的敏锐感受,作品充溢着一种对自然山水深切的眷念之情,更表达出艺术家对古代大师于山水间身所盘桓、目所绸缪、物我交融、心与神游、意与神会的超然心境的追慕。
 
张志刚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之间的精神对话是在一个新的语境下展开的。近几年来,中国当代艺术明显地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经过十几年的高速运行之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那些被淤积的强烈情感得到较为全面的释放,当代艺术从精神的层面上逐渐从一种与社会传统意识之间强烈对抗的姿态和叛逆情绪中平息下来,逐渐进入一种情感态度相对平和、精神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期;在艺术观念与形式上方面,中国当代艺术也从以西方经典的现当代艺术为主要参照的高速演化时期逐渐进入与国际当下艺术全面交流与碰撞的新时期。在这样的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从如何具有当代特征转换到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当下艺术格局中真正具有自身独特的品格。
 
《山水计划》与传统艺术精神之间的深层对话体现了艺术家对这种新语境的自觉。对于他来说,荆关董巨、李郭范燕、刘李马夏、黄王倪吴这些杰出的艺术家所创造的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是无懈可击、完美无暇的至高的美的范式,也不是一件件辉煌的历史文化标本,它们是以种种不同的个人情怀与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间所进行的精神交流。在这样的精神交流中,艺术家们都进入了一种与造化参、与天地合、物我交融、主客两忘的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这样的精神品格对于当代社会过于强调个人的自我观照和主客间的尖锐对立而引发的种种精神症候是一种难得的镇静剂,对物欲泛滥、精神匮乏的当代社会的个人人格建构也会起到重要的矫正作用。
 
《山水计划》系列是艺术家与古代大师进行精神对话的庞大计划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批作品标志着艺术家的新生,是他摆脱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观念的困扰向个人内心世界的回归,这也使他的作品显现出一种难得的清新、生动与激情迸发的特征。这个系列作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暗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态度——它是对当代文化中过多的自我关怀和形形色色的社会批判的一种反动。从本质上,艺术并不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领域,而是一个与情感的方式和强度相关的领域。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的并不在于这种人生态度的对错,而在于这样一种人生态度的确立使他不再强迫自己去适应、去屈从当代强势文化对个人人格的建构,从而得以摆脱长期的迷茫与困惑,以纯粹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之中。在当前新的上下文关系中,张志刚的这种艺术探索必定会日益彰显出自身独特的价值。
 
 
张志刚个人艺术简历
 
1970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
学习经历  
199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199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研修班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工作室访问学者班
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同年于北京北皋艺术东区建立个人艺术工作室
展览史
1994年作品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1年作品参加意大利巴里国际艺术博览会(意大利)
2002年作品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2年作品参加“鲁艺杯”全国师范院校教师美术作品展(鲁迅美术学院)
2003年作品参加日本岐阜美术交流展(日本)
2003年作品参加中国第三届油画作品展(北京)
2004年作品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广州)
2005年5月作品参加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 (北京)
2005年11月“意向·易向”双人油画联展(可创铭佳艺苑)
2006年作品参加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展(上海)
2007 5月“融”双人油画联展  (至上画廊)
2007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工作室访问学者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
2007 年9月参加“艺术的未来”艺术北京2007中国当代艺术博览会 (北京)
2007年11月作品参加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作品展(上海)
2008年3月作品参加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新锐展”(北京)
作品收藏
作品数十幅被《艺术界》杂志社、上海刚泰文化有限公司、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公司、卢森堡、 韩国、 法国、瑞士等国内外私人收藏家、画廊和国外艺术机构收藏。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