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8-08-25 15:00
展览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4号楼105室
参展人员:付豫
展览介绍:
生于1982年的付豫,内向、敏感,又充满灵性。从他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笔触和色彩非常敏感,若不是绘画的时候极端地投入和忘我,便不可能营造那种独特的气氛。在喧嚣的现实中,付豫有点固执地保持着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气质——强调内心感受,并且拥有一个宽阔的、完整的内心世界。
付豫的作品有一种儿童般的涂鸦的味道,也有一种随意性,同时有一种很强的绘画感,他的个人面貌比较突出,《木偶》系列显现出了自身独特艺术语言的端倪。这种独特性恰恰是艺术家超越了人们通常所理解的80后所特有的平面化和简单的视觉符号。画家不再一味强调情景化和叙事性,而开始更加独特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作品更加感性和私密,也更加单纯和完整。
从对绘画的执着这方面来说,付豫其实是偏于传统的。仔细品味他的绘画,可以感受到从画面到气氛,都带有传统和经典的气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付豫的艺术主要是思考绘画的表现力究竟有多大,为此,他尝试了很多架下艺术,装置、行为、影像等等,而这种不满足于传统油画表现力的欲望,,同时基于艺术学院的视野,他又从法国现代主义艺术家杜布菲的原生艺术、儿童涂鸦中找到了某种相互呼应的东西。相对宽阔的视野和打碎的知识体系,让付豫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中充满象征童趣的物品和造型,新鲜、亮丽的明快色彩中却又有一丝灰色的奇异场景,这些带有强烈象征色彩的场景和气氛,引发了许多问题的思考:现代文明的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矛盾、死亡与生命的终极意义、时间与记忆的价值、真实与虚无的缠绕,等等。
如果说付豫的绘画仅仅停留在讨论和思考这些宏观的问题上,那显然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因为自古以来,人类所有的宗教文化政治都逃脱不了这些宏观问题的范畴。如果这样,艺术就变成了空喊口号。付豫是一个注重内心体验的画家,他并没有通过一种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介入现实——而“直接”和“具体”成为当代艺术实现自己价值的通常策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付豫可能不会被归纳为当代艺术家,但如果将其绘画放在中国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实际上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他的其绘画和观念都带着明显的80后的社会特征。某种意义上,这一代人是中国改革的样本,他们经历了短暂的八十年代理想主义,他们建立自我意识最重要的童年时代,进入眼帘的是普遍乐观的改革气氛,以及戛然而止的理想主义,进而是经济改革带来的再一次乐观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80后孩子属于最早拥有童话系统的一代,动画片、神话故事、世界童话以及玩具不完全地取代了传统社会道德教化。他们经历了计划生育,父母下岗,高考扩招,互联网时代的大规模来临,以及蜗居时代——他们的青年时代,实际上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并亲身体验了改革带来的影响。
当童年时代被灌输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支离破碎的时候,我们首先会陷入一种迷茫和失落,价值观的坍塌会导致人生意义的重新追问。这种失落感曾经在八十年的诗人和摇滚歌手那里出现过,今天又出现在这一代人身上。不同于个人的私密的情绪,它来自于由于中国的历史变革带来的价值观的更新。同时,这种失落感并不消极,而是会将我们引向反思——我们被植入的观念是如此美好,却也是如此不真实,在这种美好的许诺中,我们集体失去了独立性;我们相信一种“安排”会将我们引向幸福,但这种安排却在现实中违约。
作品《单翅天使》系列中,不管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是荒凉的大漠,都有一个孤独的天使在守望,或许它们失去了翅膀、或许它们的心受过无数创伤,但是它们眼中依然饱含希望。对生存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全藏在一个个天使的眼睛里,它们存在的本身就在向人们诉说:酷寒的尽头是温暖,重云拨开就是阳光。
也许和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关,付豫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装置都显得孤独、哀伤却又充满希望,总是能让人产生共鸣。唤醒人们心中一些或具体、或不可言状的感动。随着画家的慢慢成熟,他的作品不仅仅表达了艺术作品本身的动人魅力,也为自己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