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展览
卓克艺术网>展览频道>陈彧君个展
陈彧君个展
展览时间:2019/3/9-2019/4/28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策展人: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查看所有大图

展会介绍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北京798艺术区D区6栋

参展人员:陈彧君


展览介绍:

海报上的人,只有几个影子,契合了陈彧君创作中最为直白的感受:在众多作品之间,艺术家有着多条并行的线索,时而是一个孤立的人和架上绘画、空间装置、多种媒介之间的交叉;时而是几个自我剪影拼成的家庭,在故乡的木兰溪、马来西亚的侨居者、杭州的生活、上海的工作室中螺旋迁移。

与同代艺术家相比,陈彧君的作品信息繁杂,风格多变,而又类型广泛。与其说是画家,不如说他更像是创作自由的实现者。从2008年开始,陈彧君由绘画延展,使用绘本、木板、报纸、器物、装置等诸多手法,其间经验叠加经验,语言试验语言。他的能力也十分多样,各种媒介和技法都了熟于心。他需要时刻面对新的可能,弥合各种语言之间的裂缝,穿越千里万里的障碍和隔阂,挑战如影随形。

在陈彧君的作品里,有着浓烈的异域口音和神秘色彩。伊斯兰风情和南洋的房子,欧式风格的室内和某处树林,夜晚的一瞥和角落里的鞋子,诸多的情景和符号之间,有着别样的融合和牵连,又存在着另一种千里万里的距离。无疑,陈彧君的成长环境,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无限想象的文本起源。由于早期南洋移民的原因,莆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最初对于异域南洋的想象便由此而来。之后,陈彧君去往杭州,又搬往上海,地域的变迁使其涉猎的题材和主题更为广阔。时而出现的记忆场景,混杂着各种全新的口音,某个瞬间,柏林郊区的亚洲文化,纽约布鲁克林的涂鸦,或是洛杉矶的某个移民文化的博物馆,在陈彧君的作品里含混不清,却又有微妙的连接。

交错的空间

第一空间以人文和社会性的叙述视角,进行空间的再造和交错,展出了陈彧君自2008年以来不同线索和阶段的创作。一个临时建筑形成展场的中心,环绕四周的作品,指向不同的创作方向和出口。像一颗巨大的藤蔓树,延伸出朝着各异的生长的根脉。在这个中心视野下,一切实验方向和推进逐渐清晰。或者说,在展览中所搭建的环形结构,形成了关于艺术家创作历程的隐喻:一个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充满各种变体和呼应关系的发散式历程。

在环形结构的四周,分布着大小各异的多个空间。《亚洲欢迎您》成为这个空间中最初的萌芽,浓郁的异域风情和混合的视觉经验,将观众引入一个含混不清的地带,也暗示着陈彧君最早的风格雏形。直到《亚洲地境》的反复出现,主体逐渐清晰,空间成为陈彧君之后实践中最重要的视觉观念。

展厅侧墙上的一组棕色系列,是陈彧君近几年空间实践的轴线。和亚洲系列相比,它去除了繁杂的叙事,只留下一些最简单的基本元素。艺术家在一双鞋子,一株绿植中倾注了更多精力,有些时候画面简单到只是用起稿的棕色,有时只是创造空间结构自身。于是,空间获得了更多的自我生长的余地,成为画面的唯一内容。棕色系列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语法和通道,从空间到建筑,从组合、连接到它们之间构成的全新现实。

破碎的结构,重叠的图像,木门组成的倒立锥形。这种叙事感受,在陈彧君的许多作品中时隐时现,剧场感成为其创作中的另外一条线索。《被延续的情景》重返了那些复杂的场景,水彩、木刻、拼接,多种手法彼此叠加。它和手稿系列一起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家另外一条线索,不断的尝试和大量的媒介实验。各种材质的小幅作品遍布展厅各处,它连接着不同系列,也为彼此提供进一步推进的能量。《家族政治》中的图形结构,暗示了这些环形的空间依赖关系,彼此权衡的工作。从2008年开始,陈彧君将不同的线索并置推进,用最简单、自然的状态,去实现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他用尽各种手法,冥思苦想,通过高密度的实践,试图为绘画寻找不同的出口,通向日常的,实验的,严肃的设定或是粗糙的破坏。

第一展厅结束于一张2016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只有一个并不完整的局部,一条白色的裤子和一双白色的皮鞋。在它脚下,是象征着家庭温暧的地毯。我们并不得知照片中的人物,有着什么样的口音和身份。亦如白色本身,可以是一切,也可以一无所有。

万物有灵

第二空间以宗教和自然主义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陈彧君工作中的另一个纬度。它将观众的视野由第一展厅中的内部空间引向外部空间,由以人为中心的叙述视角,引向不可及的自然,引向包围我们的万物。在这个万物之中,自然和文化并不存在界限,世界不再是主客体的严格区分,石头、树木、动物、阳光有着自足的生命,近乎于主体。

从2008年开始,陈彧君陆续回到故乡创作,那里有着与现代城市截然不同的生存秩序。无论是木兰溪的流淌,还是早晨泛着浓雾的密林,一种巨大的力量将个体包围,仿佛置身于充满神秘变化的世界。这个特殊的经验,在陈彧君的新作中显现出异样的光芒。呈梯形上升的四联画牵引了空间的走向,一颗巨大的树木,有着斑驳而又闪烁着灵光的表面。树干穿破画框的边界,一些莫名形态的事物高挂枝头,雷雨中的闪电恍惚而过。《错屋》交代了另一种情景,树杈上的房屋像是原始部落的生活,几根线条勾勒出一个类似于帐篷式的结构。移动,和自然的情感,成了这一系列所关照的主旨。

一件尺寸巨大的纸本作品,占据了展厅的中心位置。它持续了六年的时间,由几十张完成于不同时期的单幅作品拼接而成。最初,艺术家只是描绘了密林中的某一个角落,树干努力的向着阳光生长。在更长的时间里,纸张不断增加、外延,密林一望无垠,努力的在陈彧君笔下生长。直到展览的开始,它才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与陈彧君过去的空间探讨不同,这件体量磅礴,耗时许久的作品,将我们带回艺术家所描述的某个情形,一个人在树林中,被自然所包围,仿佛树林中有无数双眼睛看着你。在这片密林里,石头剥落,雨水冲击,树木坠落,亦如万物生灵的轮回。

石头在陈彧君作品里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系列中,有着相异的状态。《摇摆的信仰》将石头作为最初元素,不断的拼接,日常生活中各种遗弃的报纸和材料打磨着石头的边缘和棱角,成为画面中抽象意味的一部分。时间上的积累,磨平了石头与生活琐碎之间的边界,它们有着相同的命运,独一无二的现实象征。木头,成了陈彧君创作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惯常的符号,它遍布在第二空间的各处。沉在水底几百年的阴沉木和龙眼树干一样,有着自然给予其特殊的面孔和信仰,每一处纹理都是时间和空间交错的痕迹。原始的、自然的物象,将第二空间的氛围指向一个另一种文明,它拒绝一神论,途径多神论,重返万物有灵,世界之初。一切宗教信仰皆源于此,那些最初将生命、灵魂或精神赋予无生命的物体。

在第二空间和第一空间中,有着相同的一扇门,它孤立的站在展厅中间。打开它,便来到一个我们从未了解的一个世界。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上满是信息拼接而成的马赛克,它不断的接受全新的信息,亦如陈彧君从莆田去往杭州、上海等地,许多陌生的城市显映其上;它又久经打磨,绘画、纸本、模型、装置,亦如石头、雨水、树林、光线之间彼此迎接和穿越。两个空间像是天平的两端,不断生产彼此的重量,也不断的生产空间。这个空间所承载的则是陈彧君近十年的创作所指向的核心:整个世界的存在,便是空间的生产与想象。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