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南路12号
承办单位:北京画院美术馆 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
展览备注: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展览介绍:
2019年10月25日,继“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之后,北京画院携手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七家文博机构,合力打造“吮毫描来影欲飞:明清写意人物画的象与神”。这是“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的第六场专题展。展览从写意角度入手,旨在寻找中国绘画绵延千载的内在精神,并以此为当前的人物画创作提供借鉴与思考。
“吮毫描来影欲飞”,源自本次展览中罗聘所绘《丁敬像》的一首题诗。“古极龙泓像,描来影欲飞”将写意人物的气质与神姿描述地入木三分。此次展览为了向观众清晰、全面地展示明清写意人物画的面貌,特别向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商借到诸多名家精品:徐渭的墨趣横生、文徵明的浅淡用笔、戴进的顿挫有力、陈洪绶的高古奇骇……将在这里一一呈现。
寻找中国绘画内在的写意精神
中国绘画贵在“尚意”。北宋韩拙在其著作《山水纯全集》中曾言:“夫画者,笔也,而所运在心。”可见,写意不仅仅是以书入画的潇洒,是墨色淋漓的浩荡,也是绘者主观精神的写照,是胸中逸气的抒发。为此,展览没有局限于技法层面的“写”,同时着眼于画者内在精神的“意”,力求找寻现今那似乎遗失的写意精神,找寻中国人自有的审美体系。
中国人物画创作,几经变革与省思,引发了画家从“以形写神,意存笔先”到“意笔草草,神完气足”的转变。写意人物画,萌芽于魏晋,发展于唐宋,高峰在蒙元,延续至明清。或以书风入画,或以变形入画;或以禅味入画;或以世俗入画……名家纷呈、意态万千。
此次展览以风格流派为研究视角,系统梳理了中国人物画中的“写意”精神。通过“笔端万象自传真——意态纷呈”、“画里形骸呈奇态——院体浙派”、“貌体古怪迥常类——扬州画派”、“点睛取神宜高远——海上画派”四个板块,勾勒出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在似与不似之间生满纸气韵。
呈现写意人物绘画的多元图景
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繁荣与文人画观念复兴。画家之众多,画派之丛起,画法之革新,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文徵明,以浅浅之笔,将平淡的美学趣味与活泼的生命精神发挥到极致。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在物与我、古与今之间,感悟人生。陈洪绶,追求高古奇骇。看似夸张变形,实则在怪诞与迂拙中,注入生命的力量。改琦、费丹旭,以仕女画见长,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将古代深闺女子的秀润素淡、柔弱婀娜展现地活脱自然,对现代人物画与民间年画影响深远。浙派画家,远承南宋院体马远、夏圭的劲健画风,同时汲取元代文人画率性的写意技法,画面潇洒而富有逸趣。扬州画派,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含蓄蕴藉和孤芳自赏,变得清新活泼而贴近生活。既能贴近市民文化而不失高雅,又可自抒胸意而雅俗共赏,大大拓展了写意人物的绘画题材与表现语言。海上画派,继承了扬州画派抒发个性,取材生活的绘画传统,更上溯至石涛、徐渭、八大直至两宋的写意精神,同时融合了民间趣味、金石气息与西画语言。在传统与现代、雅与俗、中与西的多元维度交织中,实现了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型。
打造北京画院人物画专题年
北京画院自2017年开始,结合“齐白石艺术系列”与“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两大品牌展览,合力打造学术专题年。从2017年齐白石与何绍基的湖湘书脉传承,到2018年齐白石与明清绘画的山水情缘,再到如今齐白石与古代人物的写意精神,追溯齐白石艺术的营养来源,思考古代绘画向近现代的发展演变。力图通过一个个专题,向观众呈现更深刻的艺术演进脉络。
为了使观众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艺术成因与面貌特征。展览特别以多媒体的形式,从纵横两个方面,将其置入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的图史中。梳理了历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并对比了同一历史维度下西方人物画的风格面貌。
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2月15日。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