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展览
卓克艺术网>展览频道>当代修辞——重庆岭画廊开幕展
当代修辞——重庆岭画廊开幕展
当代修辞——重庆岭画廊开幕展
展览时间:2010/10/17-2010/12/17
展览城市:重庆
展览地点:
策展人:林 栋
主办单位:重庆岭画廊
协办单位:
查看所有大图

展会介绍

出 品 人:  周迓昕
策 展 人:  林 栋
学术主持:   田 萌
展览时间:2010年10月17日-12月17日
展览地点: 重庆嶺画廊(重庆市渝中区鹅岭公园榕湖畔)

  “当代修辞——重庆嶺画廊开幕展”将于2010年10月17日开幕。本次展览邀请来自于东北与西南地区的19位艺术家是:陈文波、俸正杰、何森、何汶玦、贾蔼力、李占洋、马六明、马胤鑫、王海川、王天昊、王兴伟、许成、杨冕、杨千、赵能智、赵晓佳、钟飚、秦琦、李大方。他们着眼于当下,以敏锐的目光穿透表象世界,发现隐匿在表象背后的真实,并用个体语言诠释与重构着我们今天生存的现实与心理体验。虽然很多艺术家现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并参加具有国际性的艺术活动,但他们仍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两个地区在认识“当代性”问题上差异的区域特征及历史成因。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向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认识今天之现实的方法与途径,言说着我们所处的是怎样的当代?
 

 

当代修辞:现实秩序的重构

田萌(重庆嶺画廊艺术总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艺术的成就不只是对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形态的模仿,更重要是对当代艺术与文化有了更为贴合现实的认识与认知。圈内有一种观点称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都是在模仿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是一个补课的过程。但还原到历史语境中,这种“模仿”来的现代艺术是一种文化理想主义,也是形式批判的一种方式。“现代艺术”在中国不是建立在艺术史(语言与形式演绎)的逻辑基础上的,而是以政治与文化逻辑为根本的。所以,已有的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并不能阐明中国的现代艺术。中国市场经济与体制的变化,必然将影响到创作主体对外在世界认识与认知。在1989年前后,中国新艺术骤然变化,艺术创作从宏大主题转向了日常生活的微观世界,个体经验、流行文化成为艺术家关注的内容。当然,我们还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已深切地影响到艺术品的创作与流通,这是因为,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而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并不足以说明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盛行,即使具备了这种基础,也需要一个意识转变的过程。就艺术家而言,他们所关注的流行文化带有某种批判性,他们所坚守的仍是一种艺术的精英主义,挪用、拼贴等创作手段在于通过图像秩序的重构来消解、嘲讽某种既定的意义,并由此重构出另外一种秩序与意义。这种艺术的转型,即真正使中国新艺术带有了更强的本土色彩与国际形象。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根本地影响创作意识是在2000年以后,是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消费意识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形成的。这些作品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对文化叙事更加隐蔽,流行文化不只是被借用的符号,而是成为实质的对象与内容,不只是批判,更有认同。艺术的碎片化既是艺术形象的支离破碎意义上的,也是经验个别性意义上的。同时,他们所关注问题的视角也局限于此,而是深入到艺术语言、观看方式与观念等领域。
          历史地看,如今陈列在博物馆的视觉艺术品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我们再现了其所处时代的物质现实,也显现了那个时代观看世界的方式及意识形态。即是说,这些艺术品是对现实世界的视觉再现,也是对现实秩序的重构。重构是一种修辞,艺术品亦是对其世界的一种视觉修辞方式。“当代修辞”展览所选择的艺术家既有19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也有19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他们着眼于当下,以敏锐的目光穿透表象世界,发现隐匿在表象背后的真实,并用个体语言诠释与重构着我们今天生存的现实与心理体验。另外,本次参展艺术家主要来自于东北与西南地区——这两个地区在中国新艺术历史进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并形成了明显的特征——虽然很多艺术家现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并参加具有国际性的艺术活动,但他们仍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两个地区在认识“当代性”问题上差异的区域特征及历史成因。总之,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向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认识今天之现实的方法与途径,言说着我们所处的是怎样的当代?

 

 

沙漠开江河,旷野开道路

周迓昕(重庆嶺画廊馆长)
 
         与改革开放同行20多年来,亲眼看到市场经济在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加之交通、通讯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更在无形中重塑着人们的纷扰的世界观。人们终于有机会透过自己的视觉和感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世界,来表达思想,来寻求真理。在感谢这个时代的时候,我特别欣赏和敬佩当代艺术家,他们似乎就是这个时代的先知,却甘愿冒被先驱的风险在反思,在呼喊,在向自由的标杆奔跑……
         艺术的价值在于能从碎片化的现实中发现震撼人心的观念——文化的与心理的,并诉诸于有限的物理形式。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形式批判转向日常的都市生活关注,但是关注日常现实的艺术很容易被都市的消费主义庸俗化。金融危机之前,许多业界人士就对泛滥于艺术品市场的简单而无意义图式与符号“产品”——这种泛滥往往诱使大众以为那就是我们今天的当代艺术——进行大肆的批判。然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艺术市场都遭受了严重的冲击,陷入长时间的沉寂,有许多“艺术品”似乎瞬间蒸发。这使得艺术家、批评家、画廊与收藏家开始更为冷静地思考今天需要怎样的艺术与环境?
         嶺画廊的成立正是根植于现实的条件之中,是在市场沉寂带给人们冷静思考的基础上开始筹备的,也就是说,我们并不因为当下沉寂而对未来不抱期望,恰恰相反,我们更看到理性与专业的运作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10多年来在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方面可谓突飞猛进,近年来,市政府更是加大了对文化艺术项目的投资建设。极大地改善者居者的人文环境,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美丽的新重庆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实力相对于北京上海,甚至成都来讲都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的政府对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城市发展核心动力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投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作为一个民间艺术机构 有责任为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根基的城市由沙漠变绿洲做点什么?就这样岭画廊在重庆鹅岭公园诞生了。
         我们坚信,一个专业画廊不仅仅在于赢利,同时也有责任发掘与推出有价值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通过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来讨论艺术是如何影响着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的,艺术的内在精神是如何转换成有意义的形式的。开馆之后,嶺画廊将继续秉持这种理念开展各种沙龙与展览活动,同时将重点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有潜力、有活力的年轻艺术家——他们将是未来的艺术的主力军。我们将结合有效推广与销售,使嶺画廊成为一个西部乃至中国的重要的艺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嶺画廊的顺利开馆运营与诸多专业机构、友人的努力与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感谢我的事业伙伴孔翔先生,早在十年前他就开始向我引荐艺术家朋友,欣赏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一同游历欧洲的各大博物馆,使我深深的被当代艺术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帮组和思考所打动。他是一个很好的造梦师,让我有机会在现实中去实现我的梦想。另外,年轻艺术家王海川先生,北京高地画廊的林栋先生也对我认识与关注当代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决定投资一家专业画廊后,更是得到许多北京,上海的机构,前辈和艺术家的鼎力支持,他们的不吝赐教,让我获益甚丰,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也成为嶺画廊经营思路的重要参考坐标。
         我知道这是我选择的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能感受到很多爱我的人对我的肯定和支持。我相信唯有爱可以改变一切,它能使沙漠开江河,在旷野开道路。我有爱,无所惧!
 2010年9月12日星期日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