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6年4月28日上午9时30分
艺无常态——李苏宁对生活的另一种表达
序文/吴雪
前不久,我在一位老朋友的引领下,走进了李苏宁的艺术世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他摆在院子里的一组秋荷。深秋的景色,几枝倔犟的残荷彰显着荷花烂漫后的精神,这无疑给萧条的季节带来几分力量和希望。这使我对苏宁的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深入了解的强烈愿望。走进他的画室,我看到了他的《临涣茶客》系列,接下来欣赏到他的《大眼狗》系列和《百合》系列,最后是他的《自拍时代》系列。苏宁的画涉及如此多的方面,而且能够用油画、水墨、色粉等多种艺术形式自由地表达是出乎我意料的。苏宁告诉我,四月底要办个人画展,希望我多看看,提点意见,为展览作序。说实话,在没有看到他的作品之前,我心里是没有底的。因为过去不熟悉,所以不能随便发表意见。看了他的四个系列作品之后,还真有不少感想。虽然是画外观画,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我认为,李苏宁最可贵的是他的作品都是他对生活的认识和表达,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装腔作势,很真实质朴,是什么感受就怎么表达,痛快淋漓,不拘泥于画种画法。他的作品是为他的认识和感觉服务的,而不是被其他东西所左右。在苏宁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正所谓“画为心声”也。而这种真实表达,恰恰是当下美术界比较薄弱并需要加以思考和改进的。具体来说,我觉得苏宁的作品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源于生活,视角独特。看苏宁的画不累,很轻松,仿佛画的就是身边,有似曾相识的新鲜感。我看了他大量的手稿,他在写生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感受画进去了。而不是简单的照搬自然。“艺术的方法不是自然的方法,艺术的高度取决于转换的朴实程度。”比如,《自拍时代》系列,既是对当下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察与转换”,标准的原生态,但是,仔细想想,他实际上是有选择地截取了生活的横断面,让人们在自拍镜头下发现90后、00后的真实状态,从而引发关注和思考。再比如《大眼狗》系列,同样是在人们司空见惯的视线里挖掘出不一样的形像。似又不似,不似又似,似与不似之间。苏宁用他的艺术语言表达他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发现,以及他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我认为,这才是艺术家深入生活、解读生活的现实途径,而不是去简单的摩写和图解生活。只有找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从这一点来说,李苏宁做到了,而且很有见地。二是风格多样,多元并举。苏宁的画不过多局限在哪一个画种上。当然,我认为他更擅长油画。但他的成功在于,他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他在画《临涣茶客》系列的时候,用的是水墨,更多的是焦墨。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老茶客的那种沧桑,那份特殊的泥土味。他还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把镜头推到眼前,有的是超近特写。我想他的目的无非是让人们在他的画里能够感受到他当时的那份激动,那份震撼。《大眼狗》系列也是如此,看起来放大的是眼睛,其实放大的是心灵。他把狗的可爱藏起来了,而夸张了作为人类朋友的狗对人类生活的惊讶和好奇。他是通过狗带给人们一些愉悦和遐思。他同样运用了水墨的特殊效果,突显了狗的神态。尽管变得不似平日里那么可爱了,但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苏宁告诉我,为了更好的达到创作意图,就必须在适合的材料上下一番功夫,淡化所谓“画种”,可以更好地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我觉得,他的目的达到了。三是善于思考,不断突破。从一进入苏宁的画室,我就感觉他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用头脑画画的人。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物,不论是花卉还是风景,他都是有选择的,可以说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产物,这在画界很难得。现在跟风的人多了,追利益的多了,用心画画的越来越少。这里不仅仅是思考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思考的方法是否正确。苏宁勤于思考,而且善于思考。他总是能够在大家最熟悉的地方发现另一种美,这应该就是艺术家的感觉。我比较欣赏苏宁的《自拍时代》系列。一方面,我觉得他是一个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且敏感的画家,同时更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我想,他之所以画年轻一代,实际上是表达一种关爱。青春一代是时代的骄子,但也有他们的困惑,烦恼,甚至迷茫。我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了一种呼唤,让社会给年轻一代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当是有责任和担当的,苏宁做到了,他还在继续做,我对苏宁充满期待。他的《百合》系列我也很欣赏,阳光,饱满,色彩浓而不艳,笔触丰富而有内涵。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依恋,呈现他对生活新的感受和认知。总之,苏宁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去诠释他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作品也因此增加了厚度和品位。
李苏宁的艺术道路是艰辛的。他每天都在想着怎样画的更好,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一直在生活中追寻心中的那份艺术理想,不去重复自己,而是不停地向前探索,不断超越自己。不管工作、生活发生多少曲折和困难,李苏宁都执着坚守在他的那片艺术天地里,义无反顾,永往直前。我想,这可能是支撑他走到今天的精神所在。我为苏宁对艺术的那份真诚和坚守点赞。我认为,这才是艺术创作最宝贵的精神力量。
话说到最后还要回到标题上来。李苏宁用“无常态”作为他个展的名称,我想,无非是表达两层意思,其一是表达他的作品目前虽然有风格,但绝没有固定的样式。它一定是随着生活的流变而变的,一定是随着思想的流变而变的。 他没有封闭自己艺术嬗变的大门,而是拓展了自己艺术发展的道路和空间。其二是说明“无常态”这个艺术现象的本质,法无定法,艺无常态。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在变化,艺术当然也会不断变化。这也表明了李苏宁的艺术态度和艺术追求。他的这个展览是对这些年创作的一次小结,为他今后的艺术之路奠定一个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希望这次首回个展结束后,创作可以爬升到一个新高度。我们寄望,苏宁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而鲜活的亮色,为他的创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相信,再过几年,李苏宁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耐心地期待着……
作者系中国书协理事、安徽省文联主席 吴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