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老僧三十年前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话出自《五灯会元》,为唐朝禅师青原惟信所说。这折著名的禅宗公案大致道出了人的认知过程,自然也适于学画者格物致知乃至阅人。所谓见山是山,本为认知的初级层面,当是属于心理学意义上的‘反映’,二一层可用‘反应’来概括,至于最后一层不妨以‘随性’蔽之。三层逶迤而进,堪堪半生,可称修为。
再以佛门修行为例,小沙弥初入山门,大约是先习得山门规矩,做些洒扫侍奉功课,而后练打坐入定以正心明性,才谈得上诵经参禅觉悟得道。这一群新生们自是仿若小沙弥,洒扫打坐之类功课便是老的掉渣的写实训练,所作所为不外‘见山是山’如实反映。至于功效,那就见仁见智了,或曰培养观察能力,或曰磨练手眼协调,于画理于认知都有裨益,其实煎熬情绪而致正心明又何尝不是一桩功德呢?有幸者,两位严师洞若观火,一面苦其心智劳其手眼,一面励其兴趣长其信心,才换得这般朴实成绩,善莫大焉。
禅师以半生悟一理,‘小沙弥’历两月而‘入门’。区区一个单元的写实训练,算不得打下良好基础,仅只是开个好头。便是‘基础’二字也早就不再单一,‘小沙弥’们还需‘深挖洞,广积粮’方可走得长路,惟愿他们仍能在一段时期内继续这个心态,把‘见山是山’这类功课做好,他日学有所成。
艺术总监:雷雁沙
展览助理:孙少伟、罗迪、王慧蕾
开幕酒会:2008年12月4日(星期四)晚7:30
媒体支持:艺术国际、涂鸦街、当代艺术、Hong Art、艺术数据